第一招.開冷氣時,選擇「冷氣模式」+「自動風量」
如果你家是採用定頻冷氣機,為保持舒適溫度與相對濕度,在春夏秋季建議選擇「冷氣模式」,同時設定溫度為26度及自動風量。冷氣機馬達及風扇會以高速運轉,約10~15分鐘後,室內溫度會降低至26度,感覺舒適涼爽,這時冷氣機會自動轉為低速送風,繼續維持26度運轉。這樣設定手法,依我自身使用經驗,採用一般冷氣機,如果設定室温26度,温度約在25~27度變化,會有2度以上差異,所以感覺冷氣運轉或送風很明顯,真的較不舒適;如採用變頻冷氣機,温度約為25.5~26.5度,僅1度以下差異,感覺一直有冷氣供應,所以溫度更舒適,就其用電量比較,變頻冷氣機更省電20~25%。
第二招.使用「除濕模式」,並不會真的省到錢
網路上謠傳,如果把冷氣機模式從「冷氣」轉變成「除濕」,不但溫度下降,而且更加節能省電。其實這是錯誤的,為什麼我這麼說呢?冷氣機運轉的原理是,如果只是開啟「除濕模式」,剛開始冷氣機會運轉,到達指定濕度時,壓縮機就會停止運轉。等過一段時間後,室內溼度變高,又會重啟除溼,如此重複運轉與停機。
「除溼」功能,顧名思義只會降低室內相對濕度,溫度基本上不會有太大變動。雖然溼度降低,有助於體表散熱,的確會讓感覺變涼爽,但並不是每個都人可忍受高溫。
如果相對濕度設定過低,由於無法達到設定條件,冷氣機壓縮機會一直運轉不停,反而會更耗電。我一直強調,追求低電價,不代表需要過著苦行僧的生活。建議夏季高溫時,還是選擇我第一點所建議的「冷氣模式」,才能降溫除濕,有效節能。
「除濕模式」正確的使用時機為,冬季相對濕度偏高時按「除濕鍵」,其除濕能力會比一般除濕機好很多。
第三招.晚上睡覺,使用「舒眠模式」更省電
晚上睡覺使用「舒眠模式」,是不用多花錢的省電撇步。統計目前在台灣地區銷售的冷氣機,大部分機型其舒眠功能為每小時溫度會提高0.5度,4小時溫度會提高2度。所以說如果晚上10點上床時,溫度設定26度+舒眠鍵+電風扇循環,晚上12點時溫度會提昇至28度,一直到天亮還是維持28度舒適溫度,冷氣機可節電12%以上。同樣情形,設定26度+電風扇循環,因每個人體感溫度不同,在半夜時常常會感覺太冷。如果採用變頻冷氣機,遙控器無舒眠功能,依我的經驗,只要設定溫度26度+電風扇循環+自動風量,因壓縮機會自動變頻率降負載,所以會一樣維持舒適溫度。
第四招.短暫離開時,使用「外出運轉」不浪費電
當我們離開房間幾分鐘,選擇「外出運轉」模式,溫度會比原設定高出2~3度、風量變至最小。例如溫度26度、自動風量,按外出運轉鍵後,溫度會提高至28~29度,風量最小量;再次按外出運轉鍵,恢復原先設定條件。這麼做的優點是,減少冷氣機壓縮機開關次數,省電又可以瞬時恢復溫濕度。如果你家遙控器上無此功能,就手動調整,一樣可以達到省電效果。
第五招 吹兩小時休息一小時
夏天很熱,但是每多吹一小時冷氣每年就要多花420元,長時間吹冷氣可以採用,”吹二休一”的方式,吹兩小時的冷氣後,可以將冷氣關起來,以自然涼風扇配上殘餘的冷氣房冷氣就很涼爽了,約可以撐一個小時不開冷氣,這樣一來電費就不會那麼驚人了
第六招 電風扇超給力
風量調強加電風扇,室溫更涼爽。氣溫並非人體感知冷熱的唯一條件,濕度、氣流、輻射都會改變體感溫度,只有降低室溫,並不會完全感到舒爽。人體在吹風時,體感溫度約會下降2度左右。因此,與其拘泥於冷氣溫度,不如把冷氣風量調強,讓肌膚感受到冷風,有效降低體感溫度。此外,由於冷空氣下降的原理,所以可以搭配電風扇一起,提升冷氣的循環。
第七招.用變頻冷氣
變頻冷氣之所以可以省電,主要原因和恆溫功能有關。傳統的冷氣都是先將壓縮機啟動使室內的溫度降低,等到溫度降至比設定溫度還低一度的時候便會停止,然後轉為宋豐模式並將冷空氣抽出去交換室外新鮮的熱空氣進來,藉已達到換氣的功能。等到溫度又比設定的溫度還高兩度的時候,冷氣又會再次的啟動壓縮機降溫,就這樣一直反覆的操作下去。而變頻的冷氣則剛好與其相反,他的壓縮機就和電扇的馬達相同,可以分段微調轉速。所以只要冷氣機一開啟後,壓縮機就會不停的運轉。當冷氣的溫度降的比設定的溫度還低時,壓縮機便會減速運轉,且同時進行送風與換氣的動作。而溫度上升時就會自動加快壓縮機的轉速,並且送出冷風降溫。
第八招 去百貨公司吹免錢的......
第九招 離峰時間才開冷氣!!